ARST打卡第28周[28/521]
Alogrithm
Review
How To Fake Being a Good Programmer
做之不止,乃成君子
Tips
小结与展望
以上研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睡眠剥夺影响个体情绪反应的机制: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睡眠剥夺个体的情绪回路,尤其是边缘系统存在激活异常;REMS相关研究显示REMS在大脑对情绪事件的感受中发挥着调节作用;情绪信息加工理论模型认为睡眠剥夺后个体不能有效地识别情绪,并产生对负性信息的“偏好”;而认知能量模型则认为睡眠剥夺会导致能量耗竭,从而扰乱了情绪的适应性反应。
综上所述,虽然研究者倾向于认为睡眠不足会阻碍情绪功能的发挥,但目前的实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少部分研究者报道并未发现睡眠剥夺导致个体主观情绪体验的显著性变化,甚至报道睡眠剥夺后个体对正性情绪刺激的反应增强。这种不一致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在研究方法上,目前研究多以自我评估(如POMS、PANAS等)的方式进行,少数研究虽然开始借助客观的生理指标(如瞳孔大小等)评估,但主观评估和客观测量的结果是否反映同一心理量,有待进一步探讨;(2)不同研究所使用的睡眠剥夺的范式不尽相同,如睡眠剥夺的时长、完全/部分睡眠剥夺、睡眠剥夺前适应实验室的时长以及睡眠剥夺后恢复的时长等,这些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标准化。总体说来,睡眠在情绪加工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此外,目前较少有研究从干预睡眠剥夺后出现的负性情绪角度进行研究,这对于无法通过补足睡眠来改善情绪状态的失眠症患者是迫切需要的,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